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2的博文

如何评价视频博主衣戈猜想发布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268208/answer/25926625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舅# 虽然这样说可能会伤很多人心,但是还是要说一句——不要以任何人为偶像来塑造自己的信心和希望,包括“二舅“这种。 这片文案太过华丽,剧情颇多可疑。——这片子全程“二舅”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觉得奇怪吗? 如果你现在对“二舅”非常感动,暗暗立志要“向他学习”,将来有人好事去调查一番,若发现“二舅”只是作者写的小说,你又当如何? 做人立志、决断,不要依靠role model, 要靠真正的逻辑思考,历史教训,要建立在最宽广的理论基础上。 不要“学先进,追典型”,而是要 想通道理,依理而行 。 别人成功或者失败,只能成为你反思你的道理的板机,而不能作为判定你的道理是否成立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你要当开创者。 所谓开创者,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这件事办成的人”。 既然是“第一个办成的”,当然意味着“凡尝试过的皆已失败”。 意味着于你无“二舅”可言。 你注定要在没有“二舅”的前提下把这事办成——没有“二舅”对你应该是一个常态。 不要被别人的“成功“鼓舞,也不要因别人的“失败”而沮丧,这是孩子的事。 你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长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吧。

“摆就摆(玩就玩),我没有浪费生命,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该如何反驳如上的观点呢?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697371/answer/25895922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浪费生命# 浪费生命有三个定义。 一个是没有改善和延长生命自身。 一个是没有留下足供自己咀嚼、回味、探索的回忆。 一个是没有留下可供ta人运用的贡献和遗产。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这三种收益都没有产生,那么这段生命就是浪费了。 生命是否浪费,和你过得是否快乐没啥具体的关系。但你如果能理解“生命没有被浪费”所蕴含的巨大的幸福,你会发现这种幸福能对抗几乎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以至于你客观上会比较快乐。 如果你可以用“玩”的形式达成这三种价值——哪怕其中之一——那么“玩“这个形式本身就没有什么可被诟病的,旁人也无从诟病起。 事实上,你可以把整个人生理解为积累这三种得分的真实的游戏。 它本身要比吃鸡和 原神 好玩得多。 真正能戒除游戏瘾和网瘾的关键,其实就是认识和参与这个元游戏。学会了且深入了后者,就会觉得前者品质过于低劣,不是很值得你的时间了。 至于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话其实主要是基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开心”这样一个假设。 问题是,这个假设真的可靠吗?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压力是很大的。你很喜欢嘛,那你应该好好做,而且应该做得好才对。结果你喜欢的事你都没好好做,做得也不好,别的事要怎么办? 超级喜欢打游戏,游戏打来打去中下游而已。 超级喜欢看漫画,漫画看了到底说了些啥都记不太清。 喜欢如果不能导致专精,很快会带来巨大的沮丧感甚至绝望感,轻而易举的指向“我一无是处,一事无成”。 而一旦有了“专精”的要求,就会要求你钻研、要求你学习、要求你练习、要求你较真、要求你技术全面,要求你不断诚实的承认自己的缺陷和短板。——这不就又回到了“厌学”的老路上了吗? 难处就在这了——如果你没有把不喜欢的东西玩好的能力,你喜欢的东西也就要省着玩。因为一旦放开了玩,遇到这个阶段容易把自己喜欢玩的东西玩毁(ruin)了。 回头喜欢一样玩一样,玩一样毁一样,更加悲催。 2)最能带来开心的,恰恰是把自己 明知必要但不喜欢做的事 做成了。 这个你做上几次就知道了。一些你超级不喜欢做的事,形格势禁不得不做,于是捏着鼻子做了,结果一下还做得很好,很有感觉,做出的成果还挺漂亮。 这个感受...

较真这种性格好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较真?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11858/answer/25881792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较真# 所谓较真,就是对待约定和真实不苟且、不将就,矢志不渝一定要把认知整理到和谐、通顺的状态。 既有约定,就不宽纵违约。 既见迷惑,就不放过实底。 这绝对是一个好的品德,不必有任何疑问。 但是,它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勇气。 因为它必在庸人之中遭排挤和攻击。 两点: 1)你不必害怕和纠结,因为你的归宿本来就不在他们之中。 只有你坚持不接受这些蒙混过关、糊涂度日,你才会坚持寻找,才会有一天找到你配得也配得你的家园。 这样的群体是存在的。 反之,如果你自我放弃,反过来对这些东西妥协,还学某些反相适应者一样觉得这叫“成熟”、“智慧”,那么你什么时候动念,就会什么时候停步,会一直深陷这些泥潭之中,也不会有进到这样的圈子的一天。 一个不必在眼里揉沙子的圈子 。 2)你要有智慧。 当你发现于有人是这样的人(主张“糊涂点挺好”、主张“概念不清才接地气”),你对待这人的心态就要有所转变。 要从“我要纠正ta”,转变成“我要服务ta”。 其实, 纠正就是一种不接受 。 不要去纠正, 而要把这人当成一种练习服务的对象 。 借助这人作为测试对象来 改善你的服务 ,使它变得fool-friendly。 能服务聪明人没什么了不起, 能服务蠢人才是能力所在。 能服务蠢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聪明,也是聪明人最大的天然责任。 苹果、微软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使得复杂的工具能被仅受到很少教育的人顺利使用。 而你的服务之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起点,就是不能让对方感受到侮辱。 这个要怎么做到,你自己慢慢研究和实践,但这是个硬指标,别想绕过。 而你能妥善的服务好比你无知——尤其是自愿无知的人,这些人对你的服务的巨大需求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你的社会地位——更不用说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入。 于是你自然而然的就离开了这个群体,进入到“ 服务者 ”群体。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群“服务笨蛋的人”,没有一个是笨蛋,而且没有一个眼里能揉沙子,而且ta们 高度欣赏较真的人 。 ta们才是你的同类,是你的同乡之人。 世界就是这样的平衡的—— 要么你贬斥“太较真”,然后去当一个浑浑噩噩、要大量依赖别人“超强纠错”、“智能解...

alpha male是一个东亚文化中不存在的概念吗?

大丈夫ですか?

中国电影

中国的电影——甚至不客气的说,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连游戏都在内——很少塑造出人格健全的形象。 甚至不必说健全,仅仅是比较成熟稳固,不至于被三言两语问到哑口无言的都少有。 这一点对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有极大的阻碍。 经常令人失望到近乎愤怒。

如何应对我无处安放的好胜心?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567558/answer/25865537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胜心# 好胜心最后的归宿,是找到一条属于你的赛道。 你做出独特的成果,这个成果和别的成果之间谁比较重要、谁比较有历史意义,这个就属于没有人能判断的事情了。 牛顿力学 和流体力学谁比较伟大? 勾股定律 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谁更重要? 一旦你做的是开创性工作,你就超脱了人类的评价体系,只能由历史来评价你了。 做人要幸福的一大秘诀就是有历史参与感。 我是历史的参与者与开创者,我开创的事业代代不绝,我与被这历史所影响的所有后世人类永世共存。 我的价值和意义,哪里是人类可以用钱或者个人好恶、褒贬来评价的? 别说没人有资格“看不起”我,事实上连“看得起”我的资格也一样不存在。 找到这件事,是免疫于自己周围那些蝇营狗苟的混乱评价的最好办法。 那时候你自然没有什么好胜心了,因为你已经胜了整个世界。 这已经是胜利的极限,超越者已经没有刻度可算,已无强弱可言。

30岁体制内,每天都像生活在真空里,眼里早已没了光,我不想再待下去了,想考研重新开始,还有可能吗?

#失败也不后悔# 其实题主说的别的都没啥问题,也没啥对错可言。 问题唯在于最后一句,“即使失败至少不会后悔”。 绝大部分人都只有成功了才不会后悔,失败了还是会后悔的。 做什么决定都无所谓,只是不要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上。

周围的同学都在跟风考证,我好迷茫,怎么办?

考证难道不是一种普通娱乐吗? 考证有啥好迷茫的,闲来无事就拣好玩的考一个呗。 考证班还是个谈恋爱的好去处。 完全不懂这里迷茫的是啥。

你觉得自杀的孩子对得住他们的家长吗?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902903/answer/25848099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对不住 # 有一个算一个,谁鼓吹自杀可以表达不满、可以惩罚父母、可以控诉社会,谁就是在害人。 自杀唯一能确切证明只能是自己不能忍受痛苦,没有其它任何可靠的生命作用了。 它不能证明你的父母一定有错。 不能证明对方一定是渣男/渣女。 不能证明任何人一定是坏人。 成熟的人 不会仅仅因为你自杀了, 不经过任何调查 就去断言你的父母、老板、男/女朋友、领导、老师——或不论你留在自杀血书上的任何人“肯定不无辜”。 我不反对人留下这样的遗言线索或者举报信,自然也主张要进行必要的、严肃的调查,但是请注意,我绝不会同意仅仅因为当事人自杀就断言这些话都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调查决定。 为什么要说这么大一段“题外话”? 因为谈论自杀的首要原则,是谈论的行为本身绝不能在任何意义上诱导自杀意愿、塑造自杀价值。 谈论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谈论自杀的行为本身就可能客观上构成对自杀的鼓动。 你“痛心疾首”、“悲愤欲绝”,然后你化悲愤为力量,去按照自杀遗书所指的方向去“发出正义的谴责”。 主观上,你是同情自杀者。 客观上 , 你是在鼓吹和诱惑人自杀。 有无数的小孩会因为对你这种反应充满期待而去考虑自杀。 和客观的效用比起来,你的“良好主观意愿”没有一毫克的分量。 以后记住这句话。 规矩先立住—— 谈论任何自杀议题,都必须建立在“不增强、不鼓励潜在自杀意愿”的基本原则上。 违背这个原则,不管你的言论有多少人鼓掌,有多少人叫好,都是要遭遇血淋淋的诅咒的。 立住了这个规矩,再看“自杀对不起谁”的问题。 自杀是一种主体灭失的特殊行为。一旦实施成功,当事人即已消失。继续论断ta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已无可追索的主体。 于是这类“对不起谁”的论断在实践上最大的效用只是在逼迫人一旦实施自杀就要务求必死,以免万一未遂还要遭遇额外的道德审判。 审判的人自己获得“智慧”“正义”的快感,代价是进一步的扩大了未来自杀意向者的坚决性,这很显然的违背了上述基本原则。 结论是“没有对不起父母”,会降低自杀的门槛。 结论是“对不起父母”,会增加自杀的坚决性。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

创世纪 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神不只一个吗?为何是"我们"不是"我"

Royal We, google it

教堂神父听到了「犯罪的告解」,可以「匿名」报警吗?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38105/answer/25831331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犯罪告解# 从能力上单纯的做这件事当然没什么困难,但是这肯定是违反教会规定的,神职和教籍都会被剥夺。 一般来说资深神父不太会犯这种错误。 因为没几年就会深刻的知道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没杀人的那些也并没有比想杀人或者杀了人的那些好到哪里去。多活几年也没有比少活几年到哪里去。 这个就像外科医生,看多了生死,会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死亡”这件事没那么热衷——ta们未必像家属那样热衷搞“生命维持”。 实际上我不是很赞同 天主教会 的忏悔实践。要做这事,心理需要承受的潜在压力有点超出了人类的心灵所能承受的限度,不经过某种特殊的强化是做不到的。 独身,不婚和不拥有财产,对这种强化有很强的效用,但这仍然并不足够。 不过现实的情况也多半是信众因为牧者的水平有限,宗教虔诚也有限,停留在只忏悔一些不痛不痒的、无伤大雅的小过失上,于是大家都可以含糊过去。 如果牧者真的信力强大,带动信众有勇气真正深刻的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毫不顾忌的向上帝剖白,会很容易涉及到大量极端敏感的、激烈的矛盾。这时候“想杀人”、“要杀人”怕是每周都会听到的话,听到你耳朵都起茧。 很快ta就淡然了。 神父和外科医生、士兵、消防员一样,离死亡太近,很容易超脱对具体个人的具体痛苦的过度关注,站到某种全局视角去看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如果神父开始搞举报、作证,只会导致第一批“罪犯”不幸踩坑。其结果是将来的人们有罪恶感和负疚感就不会再吐露了。 这不但无助于降低犯罪意向者的数量,而且会单纯的恶化这些犯罪意向者的心理脆弱性。 会伤、死更多人。 换言之,眼下的放弃,就是对将来 无穷尽的本可以挽救的受害人的抛弃。 只能妥协一次,妥协了这一次,可以救一代人,但从此以后的所有后代都等于被抛弃。 这个问题,对律师、 心理咨询师 、医生、配偶……都一样成立。 所以一般法律也不要求这些人必须举报自己的客户/病人/配偶。 因为这在总体上会造成更大得多大的损失。

我需要为因我失业的工人而忏悔么?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9963120/answer/25831246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道德上限# 如果没有人推进这家工厂的自动化,别家自动化了,出品快而且质量好,这家工厂可能会倒闭,所有的工人都会失业。 指望你的行为不会令任何人受到损失或者产生挫折感是不可能的,你主要需要在意既定的社会契约,不要玩弄法律漏洞即可。 自然竞争导致的淘汰,不能靠阻止竞争来解决,而只能靠将生产力提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向被淘汰者做适当分配来解决。 也就是不要阻止1+2=3升级为1+1=3,但可以把多出来的1分个0.5给被排除的那个1,缓冲ta的冲击。 不遵从这个办法的社会会灭亡,也就是上天已经限定了这个答案。 不要尝试拥有会导致整体灭亡的道德感,因为这本身是对道德的挑衅和傲慢。 可持续性是道德的上限。谁要强行获取这样的道德感,实际上是在出卖所在群体的整体利益交换自己的良好心理体验。 这显而易见是一种根本的不道德。

如何回复“跟着西方混的不一定富,不跟西方混的一定穷”?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3658032/answer/25830887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于统计# 这类朴素的统计性结论是很坑的,只有在没有时间和资源改善认知、必须要立刻下注的前提下迫于无奈可以用用。 一个包子对一块石头说——进蒸笼还有熟的可能,不进蒸笼肯定不熟。 石头听了又如何?实际上对它而言进不进蒸笼都没有熟这一说。 这还是一块石头,这要是块巧克力,听一群包子总结的统计数据来下注,一进蒸笼就化了。 这话对包子也许成立,但你怎么知道你是包子呢? 统计规律要有效的前提,是你自己属于有效样品。牧场羊群的丢失率是每年1%,结果你自己是条 牧羊犬 ,甚至是匹马,这个统计数据对你就没有意义。 最难就是这点—— 你怎么知道你和别人真的一样?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跟别人的不同之处是否会导致那个统计数据对你无效。 所以凡事要看机理、看真正的硬规律。 只有时间来不及、没得选择必须赌的时候 ,才在硬规律方面看不出直接冲突的前提下用统计概率来做改变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看到一个人用概率来做决策依据,你不妨试探一下这人对刚性规律部分的思考有多深入。如果你发现这人没有对刚性规律的思考,只是纯用概率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记得离ta远点。 这人 随时会出问题 ,而且很可能没有明确的是非伦理观念,很容易赖别人或者不择手段拖人下水。

为什么合法性、正统性、名分、理由这么重要?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452993/answer/25817992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分# 因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是建立在大量的共识基础上的。 共识动摇了,系统就会崩溃。 举个例子,系统有个程序A是每年生日给所有对象的最大的子女发放一百元,而另一个程序B是检查这100元有没有准确发放。 结果程序A去查阅数据表的时候你家最大的子女是张三,程序B查阅时看到的是王二。 程序B就要上报一个异常,指出程序A有贪污或失职嫌疑。 所有实体刚出生时自带了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以人类为例,可以说就是你的基因编码。 其他的所有一切,无论是财物、亲戚关系、社会身份……都是你这个实体的关联对象。你因为这些关联而成为“xx物品的所有者”,“xx职务的担当者”,“xx问题的调查者”,“xx责任的赔偿者”。 这些关联关系是被记录在系统中的。 系统程序在调用各个对象来完成操作的时候,是会顺藤摸瓜来呼叫你。 结果它们在运行时发生了种种类似上述程序AB的问题,就会导致系统报错。有时则是在进行到某一步时找不到本该存在的对象了,一样会导致服务失败。 当然,我们的社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当服务寻找不到一个对象,它会自动寻找备选对象,一直找不到,会切换替代服务。 但是一来,这种不断发生的“试图调用、调用失败,转向备用资源”的循环是有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这个社会的资源存底。 另一方面,这种冗余并不是无限的,一旦这类失败下探到了极限并且发生在关键服务上,整个系统就会彻底崩溃。 那时候连快速重启都解决不了问题了,连最开始的登录系统界面都进不去。 有时候要重装系统才能解决,有时候就要“清理硬盘”,“腾出系统盘空间”了。 有时候更惨,要换硬件,甚至整个的换系统。 这就是“名分准确”的意义。 //Get the f*cking names right, you idiots! //@updateAuthor $Confucius$

有哪些典型的中国人思维?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088641/answer/25796725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看到“中国人思维”,就默认是指“中国人错误的思维”。 不假思索的相信“我与人不一样的地方一定是自己错了”,然后朝着“我们哪里不如人”的方向去扫射,乃至于反向的搞出了“我觉得这玩意是错的,所以这一定是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 这本身倒是一种在中国特别突出的现象。 世界上、历史上少有如此强国的国民会这样 不切实际 的自我低估。 这问题下的答案,大部分都可以看作活例子。

为什么我的父母是社会底层,却还想用他们那套思维束缚住我?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8846835/answer/25796033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大保镖 # 这么说吧——ta们能活着,能生出你来,能坚持到抚养你长大到能说这些话还没有放弃人生,还在持续努力,ta们的话绝对值得你在意。 如果ta们还是身为社会底层而能达成这些成就,ta们的体会和经验还会因此更值得你 认真对待 。 这个你一得厌学症、抑郁症就知道了——那时候你就知道单单就是能正常起床去上班、能耐得烦、扛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是多难的一件事。你反而会非常羡慕ta们至少能淡定的生活,好歹还能做点事。 什么叫“认真对待”? 就是你能对他们做出的最大程度的否定,只能到“ 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但是目前看我觉得对我的问题不能直接套用 ”为止。 就是你有绝对的必要寻找到ta们达成这成就的奥秘。 这奥秘你可以不接受、不照搬,但一定要付出看得见的探索的努力。 找到了之后,你可以决定不照办,但做一切否定时都要先拿这层奥秘作为起点来说话。 而这自然而然就是一个从“ 有道理,但似乎不能直接套用” 起步的态度。 只有这个路线,这个态度,你才有可能既不按ta们的来,也不受ta们近乎暴烈的干预。 为什么? 首先,你没有资格去彻底否定ta们的生存经验。 这就像一个脑子清楚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是人类就想当然的认为“蚯蚓的生存之道多么愚蠢”、“细菌的生存方式多么卑微”。 人家活下来了,你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能活下来的就都及格了,及格线以上到底谁高明,等到将来灭绝时大家再比。就生存艺术而言,是能发射宇宙飞船的人类更高明,还是能扛 宇宙射线 的细菌更优秀,还在未定之天呢。 第二,将来等你自己走上社会打拼,你会发现你要达到ta们同样的坚韧和勇敢、乃至做到ta们相同的成就——在排除时代红利的前提下——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你能坚持工作不自暴自弃、能避免或能挺住抑郁症、 孤独症 ……不垮掉,才算及格。在你没有闯过这十八铜人阵之前,不要嘲笑已经闯过了这些关卡下山的师兄前辈“落伍”。 你看不起ta“安于保镖护院”? 你将来能不能找到保镖护院的工作还不好说呢 。 这才是父母试图“束缚你”的根本原因 ——ta们不是要妨碍你去争武林盟主,但ta们总在努力保证你至少能切实拥有保镖护院...

非常隐蔽的傲慢

作者:adg9q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有一种非常隐蔽的傲慢是这样的—— ta自己倒是自卑的,觉得自己没实力对等的跟对方说话,但是却认为自己所崇拜的xx先贤一定比对方强。 也就是ta可以接受你“碾压”ta本人,但却不能接受你自居不在ta的偶像之下。 依据是啥呢?仅仅依据那些人很有名?问题是,你又不知道网线对面的人是谁,你怎么知道对方不会也很有名? 你怎么知道一百年后现在跟你说话的这人不会比那些人有名? 这个【断言】是怎么下的? 在你们的眼里,黑格尔、康德……都是些半神。 但在我的眼里,这些不过是些有点特长的凡人而已。 凡人没有低过我的,但凡人也绝对没有高过我的。 不是我应该学你在一切偶像面前屈膝,而是你应该学我【与一切凡人平起平坐】。 任你何等王侯将相,超凡脱俗,我也不过看你如隔壁老王、楼下小张。 这不叫“张狂”,这不过是正常、当然的对等实践。 我只尊重爱的努力和付出,对所谓“学术成就”是视入等闲的。 黑格尔凭学术成就能得到的我的看重,还不如一个为素不相识的路人倒水打伞的普通人。除非这学术成就本身是出于爱的产物,否则一切聪明人都别在我面前谈聪明。 不管你有多聪明,有多少证明你非常聪明的证据,我都不稀罕。 我自己就是聪明人,所以我不稀罕这些雕虫小技。你觉得“鬼斧神工”,【那是你见识太少】。 世界缺的是爱,不是聪明。对聪明、能力崇拜得魂不附体,这根本是本末倒置的。而且是一种非常幼稚——如果不是愚蠢的话——的价值观。 停止因为我对你哪个偶像没有你觉得“该有的卑微”来向我挑衅。 因为这只是【你自己自卑】的产物,你是在惊讶别人为什么不像你一样自卑——不错,【这不是“谦虚”】。 另外,我根本不接受“谦虚”这个概念。 应该去寻求治疗的是你自己。

看尽所有的恶,却仍相信善,是怎样的一种蠢?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768623/answer/25785778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种愚蠢# 任何相信,在“看尽”这个前提的质问下,都会显示出不相信的人觉得可笑的蠢来。不信你把这句型套一套: “看尽所有的女人,却仍然相信女人,是怎样的一种蠢?” “看尽所有的背叛,却仍然相信忠诚,是怎样的一种蠢?” “看尽所有的欺骗,却仍然相信承诺,是怎样的一种蠢?” “看尽所有的神秘,却仍然相信科学,是怎样的一种蠢?” 等等等等。 看到了吧,这问题的要害根本不是“善良”,而是“相信”本身。 其实,你是觉得相信本身就是一种蠢,前面这句“看尽所有的恶”是多余的。 问题来了——相信本身是不是一种蠢? 这命题可以稍作转换——假设相信本身即是一种愚蠢,那么必然的有“少相信一些,就是聪明一些”,进而必然的有“什么都不相信最聪明”。 换言之,主张“相信就是一种愚蠢”,就是主张“什么都不相信最聪明”,这中间是没有什么“妥协的中途岛”可以让你坐着歇歇脚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坐进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为什么不意味着你相信牛肉面馆老板? 你说“我不是相信这老板,我是相信公安局”。 诶,你犯规了哦——你相信公安局了哦。 “我不是相信公安局,我是相信统治者需要社会秩序”。 那么看尽所有的愚蠢,还会相信统治者,是怎样的一种愚蠢? “我不是相信统治者,我是相信社会规律。” 看尽所有的预测失败,还相信某个社会学家,是怎样的一种愚蠢? “我不是相信社会学家,我是相信我自己。” 看尽所有的盲目,还相信自己,是怎样的一种愚蠢? …… 你怎么不说话了? 看到问题没有? 如果扛不住“看尽所有”的相信显然是一种愚蠢,连吃完碗牛肉面都会变成智商问题。 这就不提什么应聘、恋爱、结婚之列的高难度动作了。 将唯一的解决方案定性为愚蠢,就和渴得要死的人往唯一的井里尿尿一样。 这是怎样的一种愚蠢?

前夫天天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话,微信,微博私信等骚扰我和我的家人,威胁要弄死我,我如何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74602/answer/25766937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受到威胁# 去报警备案,详述事件经过,留下相关证据,拿到备案回执。 然后可以通知对方你已经向公安局备案了,如果你发生任何意外,ta将会受到全面调查,敬请知悉。 一般引入了 公权力 ,对方就不好办了。对付你好对付,但对付了你,就直接上了警方的重点名单,要是属于严重伤害、死亡或者失踪,对方自己恐怕也只好亡命天涯了。 亡命天涯的最大问题是——怎么做 核酸 ?

想买特斯拉,请一句话劝退我?

将来特斯拉可能会被禁止进入敏感区域。 修改一下—— 特斯拉很多地方不让进。

如何高效率的练习绘画透视?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33790/answer/25755564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透视# 透视的全部奥秘在于循序渐进的掌握方块的姿态表现。 关键练习,是尝试绘制一个方块的连续动画。 procreate和ps都有将图层转化为动画的能力。 先绘制一个标准方块,然后设想你的摄像机渐步推近、平移、俯仰、环绕、旋转、焦距变换…… 把所有的方块姿态都画出来, 转化成动画播放,你不应该感到任何不适。 可以先从“围绕方块环绕一周”开始。 再画推近推远。 再画从俯视到仰视。 一段一段的研究。 不允许写生,不允许使用实物参考, 要全靠理论计算来指引绘制 。 升级练习:绘制两个非矩形方块,其中第二方块围绕第一方块做圆轨道公转,同时以自身对角为轴发生自转。 升级练习:在上述基础上增加第三个方块,与第二方块构成地月系统。 升级练习:想象你是一艘太空船,掠过了这一日-地-月系统,绘制出你眼中看到的画面。 所有的练习都有同样的技术要求——禁止参考任何实物,只能依赖理论计算。 以上测试你都做到了,透视对你就不是问题了。 同时你可以以方块为脚手架画出任何物体。 现在很多“学画的“本质上只是在搞“符号画法”,本质上只是在做 人肉图谱拼贴 ,透视基本功极差,全靠视觉糖和装饰画手法蒙混。 风气太差。 能完成上面这个任务,其实才有基本的资格谈“懂透视”。否则你根本不会透视。 同一艘飞船,换个角度和姿态画出来长宽高都变了, 根本无法经营复杂场景 。 你可以主张透视对你自己的画法方向不重要——比如你自己是干装饰画的,设计图案的、搞服装设计的、画 抽象派 野兽派或者文人画的。 但是, 看清楚题目,人家问的就是“如何高效的练习透视”。 “透视重不重要”、“透视需要练习到什么程度”,是另外的问题。 另外我不接受任何“透视不需要重视“的观点。 不讨论,因为这无需讨论。

网曝张小泉菜刀拍一下蒜就断了,如何看待客服称「我们的菜刀不能拍蒜」?这个解释合理吗?菜刀应怎么选?

图片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3112928/answer/25750413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拍蒜# 坦率讲,我感觉这位可能没拍到蒜,而是拍歪了,刀头先触地了。 如果真拍上蒜了,自然会得到很好的缓冲,很难拍出这个效果。 尤其是一些人拍蒜会在已经拍扁之后连拍再拍,而且恰恰因为已经拍扁了,还要猛烈的额外加力,恨不得直接把蒜拍成蒜泥。 这还有个巨大的坑——现代技术造切片刀,因为钢材的进化,往往倾向于做得极薄,往往不过两毫米厚,轻如鸿毛。一来轻巧省力,易于操控;二来容易出锋。 这落到拍蒜者的手里,乖乖不得了,这刀和洒家惯使的 鬼头大刀 一比简直轻如无物。 只好发动小宇宙,将真气突破十二重楼。 呀呀嗨!! 真 · 无双红莲裂石击。 第三,拍蒜还有个小要害——其实它不能在放在灶台上的薄菜板上操作,而要在很厚的切菜礅上操作。因为切菜板下就是桌面,拍刀的时候人会不由自主的缩手以避免指关节撞伤,其结果很自然就是拿刀头砸砧板,而蒜却其实基本躲在夹缝里,几乎拍不到。 恰恰是越拍不到就越狠心拍。 这位英雄,这就两毫米的楔形薄钢片,而且还是高硬高脆近乎陶瓷的品种。换了我是厂家,我也会加上这句——不支持拍蒜。 你要拍可以,我肯定不保。 其实刀拍蒜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刀面轻压,掌推刀面,然后寸劲发力或者用体重加压。 要么你就把功夫练好,练出 平拍 的硬功夫。 错误手法导致的那种暴力冲击,能把刀震断也不稀奇。就算没震断,也对刀有很大伤害。 这事跟当年罗永浩搞的那个“ 冰箱门 事件”一样,其实属于强迫厂商适配不当使用。 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人方法。

美国为何至今没能完成马氏高超音速武器的设计研发?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085578/answer/25745368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美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意义很小。 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是从中国本土、岸基和近岸舰载平台发射,去攻击敌军水面舰艇、岛屿基地和特定国家的军事基地。发射阵地遍及960万平方公里,要打击的目标合起来却只顶多有十几平方公里而已。 而美国要发射高超音速武器,“从本土发射以打击准备入侵美国的目标”是一个不存在的任务。 美军长期固定扮演远征军角色。 这就尴尬了——因为空气阻力近似的与速度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超高音速飞行(尤其是大气层内的高超音速飞行)在燃料上是非常不经济的。 换句话说,同样射程的导弹,如果是超高音速导弹,尺寸、重量要比亚音速巡航导弹大非常多——甚至要大上好几倍。 远征军 什么家当都要放在船上随身带或者运输机上运过来的。 就这么大的运载能力——要么你带一千枚巡航导弹,要么你带两三百枚高超音速导弹,这是物理条件限制,没得商量。 问题来了——难道你指望用三百枚海基导弹让中国投降? 更不必说要装下这么大的导弹,不管是 阿利伯克 还是提康德罗加还根本都办不到。这些船你还得另造。 何况,难道防空导弹都不带了? 这在作战效能上远远的不如携带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 甚至可以说——对美国而言,高超音速导弹研究出来了都不知道部署在哪里。 船上没法装,舰载机带不动,B2装不下,只能路基布置。 现实一点,只有部署在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其实够不着,部属了也就是拿来担当“防止最大的贸易伙伴骚扰航线”和“防止中国入侵澳洲”这两个行为艺术一般的“任务”。 剩下只有韩国和日本了。 而韩国要是敢对中国开火, 金正恩 同志真是做梦都会笑醒。 日本呢?日本已经不是昭和的日本了,日本自卫队已经从根上丧失了勇武精神,比起军人,更像武装警察。即使它敢搞政治冒险部署这些导弹,它敢于实际发射的勇气也极其欠奉。 为了一种不敢发射的武器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反目吗? 何况,对我们而言,一切在我们直接射程之内的岛屿,本质上都只是不同尺寸的台湾罢了。 于是整个计算下来,美国开发高超音速导弹其实更接近是一个“ 白象工程 ”,是为了“帝国自尊”而已。 其实美军目前的路线更适合美军的战略需求,转走高超...

有一个不断和孩子提钱的父母是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98981/answer/25739770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钱# 其实很多父母跟小孩不断提的不是钱,而是 缺钱 。 谈钱,谈的应该是钱的知识。 钱是什么,钱有多少种形式,钱能做什么,钱不能做什么,钱喜欢流向什么人,钱容易从谁手里溜走,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怎么得到钱,怎么管理钱,怎么使用钱。 谈缺钱,谈的是你看花销多大,你看挣钱多难,你看我们过得多穷。 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谈法。 而后者之所以这样谈,是因为后者对待钱本身认识比较浅,只有“节省“这唯一的理财之道,所以全都集中在这个项目上了。 钱的知识要多学一学,不要让子女对钱太无知。 其实你自己既缺钱、又对钱长期保持无知,这件事本身比较奇怪。就像总是收成不好,还不学一下种植学什么的么?总是投篮不进,不看看教程什么的吗? 以前是很难找到学习资源,现在这个困难应该不存在了。可以找人教一教,看一看教程啥的。现在要参与股票、基金、国债等投资,很小的本金就可以尝试。实在没有完全无知的理由。 “谈钱” 和“ 谈缺钱” 是两回事,自己注意区分。

这个世界真的是纯粹的唯物主义吗?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423438/answer/12402973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物之为物# 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圆周率是否客观存在? 注意,世界上没有任何圆形的物体——不管是圆规画的圆、还是地球、还是 水波纹 、还是月球轨道,都不是真正的圆形。 那么,在人类还在树上吃果子的时代,或者在人类终于灭亡之后,圆周率是否存在? 它是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依赖着我们人类的主观意识才存在着? 假设第一代人类灭绝一亿多年以后,老鼠们进化成了新人类,它们是否会发现一个新的圆周率,和我们不一样? 或者说,即使数值和我们完全一样,但是因为这个圆周率存在于另一个文明的集体意识之中,它只是一个与死者一模一样的新小孩? 圆周率的存在性,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显然,圆周率是没有自己的质量、动量和位置的。 那么圆周率是不是一种“物”?

孩子问「别的小朋友主动打我,老师让他道歉了,为什么我就必须得说没关系」,如何回答?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678898/answer/25732544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关系# 说了一辈子没关系,有没有想过“没关系”是什么意思? 到底是什么东西跟什么东西“没关系”? 是对方的过失/行为/意外事件跟你的平安(well being)没关系 。 意思是——“这事不会影响我的平安”。 为什么父母有权利要求你对人说没关系? 因为你的平安是由ta们管理、ta们承担、ta们买单。 ta们说没关系,那就是没关系。 如果父母授权给某人代行判断权——一般是师父、教父之类——那么这些有授权的人也有权利要求你说没关系。 其实这句没关系是ta们说的,但ta们把这个人情让给你做了而已。 而这还带来一个附加推论——事实上作为未成年人,你自己没权利自己决定没关系。 如果除你父母和父母授权的代理人之外的人要求你去说没关系,你不需要硬顶,你就很直白的回答——“这个不在我的决定权范围内,得让父母决定。请稍候,我跟ta们说一下,您可以直接跟ta们说。” 父母说没关系,那就是没关系。 父母说有关系,我没权利说没关系 而且我也没有权利剥夺父母的判断权。 等你成年了,独立生活而且自负盈亏了,别人的某种作为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平安,就由你自己决定。 但是这时候我要告诫你——这很显然要适用谦抑原则。 也就是尽量避免定性为有关系。 定性为 有关系 ,要给出明确的、有确定范围、期限、额度、方法的对偿手段——即所谓“画出道来”——以供对方修补。 而且这种界定,最好是象征性的、简省的——握个手、吃顿饭之类。 否则 谁也担不起损伤你的平安的罪名 。 人自己要对自己的平安负责。不但对平安的实际状态负责,还要对这平安的 稳健性 负责。 你的平安脆弱到旁人风吹草动都会发生重大责任,旁人如何在你身边立足? 你搭了 纸牌屋 ,别人喘口气都会塌,塌了就要负责赔,谁敢沾你的边? 你常说没关系,别人才能来,有人来,你自己才站得住。 你常说有关系,别人就不敢来,没人来,你这纸牌屋越发经不起风吹草动。 所以,说“有关系”可以,你要注意它的战略代价。 以上就是“没关系”的秘密,记住教给你的娃。

最好的复仇是怎样的?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79627/answer/25716513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完美的复仇# 对方暗中恐惧忌惮了一辈子, 临老却发现你早就忘记了。 看你们很多人都想歪了,补充一下。 这不是什么计策,而就是放下了忘了。 如果知道对方还在恐惧,按这个风格还会额外告知对方没这个必要。 但这事的绝妙之处在于——你其实早就告诉了对方没事了,是对方自觉罪孽深重,而且对方自己不相信原谅,所以对方自己仍然停不下恐惧。 尤其是对方自己在暗处看着你一天比一天强大,既然不相信你的原谅,那就会觉得随时可能被报复,而且报复的手段可能越来越超出ta的预料,这个折磨就大了。 按照一般的设想,既然日夜恐惧,有些人又会想下毒手索性一了百了。 但这时候又遇到一个问题——对方已经原谅了ta,而不是没有原谅。 万一人家原谅是真的呢? 更何况,人家一天比一天强大是肉眼可见的,对方就没有防范措施吗? 这里顺便说一句——居合有所谓残心,原谅也有。 不要以为你宽宏大量原谅了对方,对方就不会再对你有任何不利。 是这种可能的不利的防范和反制措施是原谅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措施要是被动的——类似有关联人会因为你的意外死亡而启动某种预案,这样就不需要你时时去看顾。 至于你有没有这样可以托付后背的人,这个是另外一番功夫——不过要是没有这样的人,你也就谈不上什么强大了。即使你有亿万家产,只要你没有这样的人,都是毫无意义的。 何以这叫做最佳的复仇?因为这复仇的整个效应都推动所有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 你自己早就从仇恨中摆脱,所以你可以平安喜乐,畅快生活和努力——否则何来所谓越来越强大呢? 少看那些日本港台的电视剧、鼓吹什么“怀恨十年报仇雪恨”——怀恨十年一般都是郁郁而终,拿来什么报仇雪恨?拍报仇雪恨就是拍给这些正在郁郁而终的人看的,要赚这个收视率而已。 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是让你学会线性代数、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力量,而是让你想喝酒、想吸毒、想家暴的强大力量。 而对方呢?对方落入了一个自己挖出的深坑。 一切的伤害都来自对方自己对原谅的不信任,不是吗?这事啊,什么时候信任,什么时候才算完。 你不信,你就自己去害怕吧。 这种自发的、无成本的和关键因素绝对绑定的恒久作用力,对方是无法长期对...

男朋友脑部受损,医生说随时可能死,没有准信,他想让我给他生个孩子,我19岁一本,大一,不知道怎么办?

图片
首先考虑技术解决。 冷冻精子_百度百科 ​ baike.baidu.com/item/%E5%86%B7%E5%86%BB%E7%B2%BE%E5%AD%90/12770685

如何看待红网论坛发布“关闭青少年游戏,是亿万家长和所有教师的呼声”?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208955/answer/25698262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游戏# 这个问题其实很现实的。 不养孩子不知道痛苦,子女染上网瘾和 游戏瘾 了,真的是很折磨。 手机ipad一刷一通宵,没收手机就要死要活。 别说没收手机了,删一个游戏就要跟你断绝关系和绝食了。 为了保住手机和ipad,什么狠话都说,什么狠事都做。 平心而论,确实没太大可能让课堂学习变得比刷短视频、休闲小游戏、在线斗图有趣。 更不用提把“做作业”变得比这些东西有趣了。 这些东西都是挖空心思直接按照调动动物本能、触及快感中枢的原则设计的,甚至会动用到认知学前沿来指导一切细节。 而且其无孔不入的程度,常常令家长们瞠目结舌。 谁想得到有道词典还能刷短视频呢? 在这些东西面前,课堂教育、学校教育,很自然就是节节败退的。 疫情期间很多学校搞网课教学,不知多少小学生开着ipad的分屏模式在玩游戏。 这问题,咨询我的人不计其数,坦率讲, 我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 。 你的子女没有上瘾,坦率说一般是一种运气,不是必然的。 上瘾是大概率事件。 这事只能这么说——请家长们把心放宽,这类跟头早栽也不见得比晚栽后果更坏。既然事已至此,只能顺其自然,镇之以静,等待ta自己玩到留级和吊车尾,然后看能不能浪子回头。 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 若非如此,家长们何至于对游戏深恶痛绝呢。 知乎小孩多,幸存者效应极其强烈——被游戏毁了学业、毁了前途的,有几个会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你没有眼看着你儿子在升学前哭闹、逃学,拿命跟你抢游戏机,你不知道这事的痛苦和绝望。 将来遇到了自己再看吧。 其实理论上的确是可以放任自流,任由游戏和网瘾淘汰一批——也就六成吧——前额叶发育不优良的人。只是这个政府历来喜欢多管闲事,总要做一些从自然法则里的虎口里夺食的事,所以这才成了一个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全都把你们交给自然法则发落,我又何必要多写这么多的字呢? 所谓的爱,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罢了。 对了,提醒一下各位家长—— 1)不带家长控制功能的移动设备不要买。 家长控制功能一开始就要打开,不要有任何侥幸。 不明白就去学清楚。 2)路由器也有家长控制功能,自己注意学习。

2022 年上半年民航亏损超千亿,12 家航空公司资不抵债,下半年恢复靠什么?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407749/answer/25679865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面向灾难经营 # 有一个很残酷的规律: 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或者说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对手的灭亡。 对方坚持不住垮了,于是以极低价格接手了对方的市场、 资产 和人才,一飞冲天,这是大部分企业真正的发展轨迹。 不是“勇猛精进”,而是善于 龟息 和稳健经营,默默等待早已准备迎接的巨浪袭来。 不用你打败对手,你只需要紧紧的抱住礁石,张大嘴。 巨浪 会帮你打败对手,还会把肉送进你的嘴里。 行业越不景气,做好了准备的企业越有利。 之前被嘲笑“不够勇敢”、“四平八稳”、“没有锐气”的,这时候自然笑到最后。 这个叫做“面向灾难经营”。 不求大胜,但求不败。 能挨饿,能过冬,其实比能捕猎更重要。 民航业巨额 亏损 ,对比较有准备的那些航企其实是好事。 ta们可能迎来大的机遇期。

如何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在pua?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164829/answer/2567453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得漂亮# 这玩意根本就是个伪概念,所以压根没有判断的必要。 谁在一本正经的判断这个那个在对自己PUA,本身就是已经被骗相信这概念的证明,说明人的判断力已经不足以分辨这种垃圾成色的概念了。 既然这种加减法的对错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分辨微积分的正误呢? 什么“分辨”?说得漂亮而已。 本质无非是一群疑心生暗鬼的人被一群宁可信其有的人附和所造成的虚假的信心。 当然你可以把这当成对人的关系的客观考验——这个世界有一万种办法尝试拆散人,人要一个一个的中招,一个一个自作聪明的把人推开,在孤独中越陷越深,孤独到绝望了再慌不择路。 最后在慌不择路之中,一头撞进魔鬼的怀抱。 恰恰是这最后一种,是日常所说“被pua”的最经典的案例。 那又如何?要是这个再嫌弃,再推开,自己都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人要了。 简单来说,有人要的时候看谁都说人是pua,这个也要踢走,那个也要摈弃,直到没人要了,拳打脚踢都忍了,“被pua”一辈子,这就是沉迷PUA定罪游戏的后果。 不管是婚恋还是工作,不知多少人正“充满智慧”的走在这条路上。 PUA焦虑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懒惰造成的焦虑。 什么懒惰呢?就是想要找到一个好的然后享受“完全不设防”的“全心托付”的快乐。 什么“全心托付”?说得漂亮而已。 本质无非想接着躺地上当“零重力小宝贝”。 所以匆匆找一个,眼一闭,零重力。 零重力了三秒钟,又开始害怕这不是零重力而是自由落体。 要在对方身上找这不是自由落体的证据——对方是PUA,这就是自由落体;对方不是,这就是零重力。 事关重大啊,搞错了会死人啊,仔细检查啊。 什么“仔细“?说得漂亮而已。 本质上无非疑神疑鬼,道听途说 。 那还能仔细出什么结果? 怎么办? 你就不能学会绑好降落伞、系好安全绳吗? 你不能自己学会飞吗? 随身携带降落伞,系好安全绳,自己会飞的人,根本不纠结对方是真是假。 “PUA恐惧“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懒,不是骗子多高明。 教训是啥? 停止对自己用褒义词。 不要干一些“说得漂亮”的蠢事。 为什么相信别人这么难? 660 赞同 · 184 评论 回答 如何看待说谎这件事? 1255 赞同 ...

轮子的发明在文明史上有何意义?

图片
作者:adg9q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05344/answer/15625817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轮子科技 # 轮子这东西的意义被高估了。 因为真正“高科技”的,根本就不是轮子,而是 路 啊 。 轮子其实随时有可能被人发明——看到一个果子或者蛋滚下坡就很容易想到。 但你们仔细想想——这轮子发明出来了,在 地不平 的前提下,使用体验是啥样的? 一开始你显然不能指望坐马车。这还是试验品,你指望周围立刻有人会驾马车么?当然是人力拉车或者推车。 这原始试验品只可能是老式板车那个样,一块板,前面伸出两个把,下面一根轴,穿两个轮。 然后这位发明家大胆测试这车的效能。 如果他非常不幸的生在地不够平的地方,他得出的结论会是啥?这个你们啥时候弄个 板车 到市郊野地里亲手拉一拉,你们立刻就明白了。 只有脑子有水的人在这种地面上推木轮车会觉得“这东西更省力”。 这道理很简单——100斤米是很重,我拿扁担挑是很累。但是我把100斤米放在车上推上坡,我推的可不止100斤—— 车还有几百斤啊! 所以印加人没发明轮子。 他们非常不幸,没有生在类似苏美尔人那样的一平如镜的两河流域——他们生在山地上,具体参考我们的 云南贵州山区 。 下面这个是印加古道的地图。 教你们一个巧:凡是在大地图上看起来比较直的路,要么它就是自带高架桥和隧道,类似高铁, 否则基本上肯定是上下起伏的 ——因为它们是按照 最低工程量原则 来修建的。 走车的路,即使在现代工程技术的加持下,在大地图上看也就是这么个曲折盘旋的风格: 高速公路有高架桥技术、就会平直的多,这也是它为什么能高速的原因之一——它首先就短一些,通过拉平高差,也有利于车辆发挥性能。 而上面那张图上的印加古道是这样的: 印加大道路段 下面这个与印加大道相映成趣: 茶马古道 印加人没有可以供轮子行的天然的路,所以没能发明轮子 。 实际上,车轮技术极不发达的还有古日本。 古日本主要用速度极慢、“运营范围”很小的牛车,根本没有发明高速马车。 ta们出门一般坐轿子——which is a kind of  越野交通 。 送货靠扁担。 对应的,他们的路一样是人行道。 日本中山道 所以,在不幸生在崎岖地貌上的文明里,每一个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