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重新定义「爹味」,称应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学习型」父母,如何看待此言论?

白岩松重新定义「爹味」,称应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学习型」父母,如何看待此言论? - 9qad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088280/answer/2813834462


媚俗讨喜罢了。

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好吹 ,但往往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案。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

白说“要松弛,不要指手画脚”,这该无比正确了吧?

问题是,父母又不是吃多了撑的慌,能松弛,谁不想松弛?

这哪里需要人来教?这是动物的本能,生下来连话都不会说,人就知道这条原则了。

不知多少父母觉得自己已经松弛到近乎高位截瘫了,但是子女仍然认为父母处处指手画脚。

只要开口问任何一句,说任何一句,都是在“指手画脚”。

哪怕对着阳台说“今天天气真好”,父母都可能被理解为“在暗示要我出去运动不要在家打游戏,心机太深了”。

来,说说看,要怎么再“松弛”?

这听上去很魔幻,但是这一点也不好笑——这就是父母们在面对的现实。

这种状态甚至都不罕见。


松弛和指手画脚的分界何在?

没有这个分界方法,这些话其实都白说了,因为没法实践。


一大堆问题在这些所谓“平等”、“宽容”的大旗子下根本没有方案。

高举“非暴力”、“平等”、“宽容”概念赚年轻人掌声的人,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信口说假话、空话,就是自己运气好从来没遇到过这些问题所以就觉得别人做不到是别人水平低。

以后遇到这类大旗子,要多问“xx问题根据这个法则怎么办”。

说实在的,我极其憎恶这种鼓吹“子女与父母平等”、“非暴力管教”的行为。

倒不是因为子女和父母不平等,但是这个平等不是这些人嘴里的“平等”。

平等不是“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不是因为父母应该要对子女使用暴力,而是暴力的定义不是这些人嘴里的“暴力”。

非暴力并不是“你凭什么打我”。

这些极其讨年轻人的喜欢,但其实是在害人

他们在借此牟利,这本质上是谋财害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 John Hexa的回答 - 知乎

为什么女权指男女平权,男权就指男性特权?

为什么人类要将爱情捧的那么高呢? - John Hexa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