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1的博文

塔利班有没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100286/answer/2064858092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664(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会主义# 建议你们先查一下以下词条—— 国家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 基督教社会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 儒家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查完了,再来往下看。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其实这个答案比较简单——以全民最大幸福为最高追求的就是社会主义政权。 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实是 人本主义 。 这个确切一点讲,就是是把人本身作为手段,还是把人作为目的。 什么叫把人作为手段? 比如一个国家的屁股之本是资本最大化,那么在这个目的之下,如果有必要保持一部分比较贫穷以便保持低端工作对ta们的吸引力,那么就要选择保持一部分人比较贫穷。 如果对人做某种处理有利于实现某种“更高的诉求”,那么就足以成为如此处理人的充分理由。 这就是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而社会主义则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社会主义的标准看法是——首先看集体生存。为了集体生存这个及格线,那么什么必要的事情都不得不干干。这个没得选——生存权是第一人权。 但是如果没有生存危机,那么一切的改进都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的改进为绝对标准。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里面就不会再有部分成员在部分议题上吃亏、被动、不得不做出牺牲。 区别并不在于这里。 真正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不会认为这就是你活该倒霉。 更确切地说—— 注意、这里是真正的关键——这意味着社会的全体成员有必要将因为你的牺牲而创造的更大的利益优先用来补偿你的损失,然后再在全体成员之间分配这个额外的纯利润。 而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则认为这个只是你自己竞争力不强、或者命不好、或者因为任何原因没能力避免这种命运的结果,其他人虽然因此获得更大利益,但完全不欠你任何义务 。 社会的其他成员既没有绝对的义务向你分配ta们所获得的利润,也因而没有义务一定要选择避免你受害的发展方案。 你有本事逼得ta们不得不给你一些利润分配——不管你是凭自己掌握的关键节点卡脖子办到的也罢、是靠武装闹事的威胁换取的妥协也罢——这算你的本事,但是别人没有任何天然的义务要主动的去考虑你的损失。 ...

什么是照顾别人的感受?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37708/answer/2058749014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800(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胆小莫入# 你跟人讲事实,一定要先观察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人有一种“精神天花”——自大狂。 具体来说有几个典型症状: 1)觉得自己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2)觉得自己的问题只要有能力、有资源就会解决。这也可以表达为认为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没能力没资源的问题。 3)做成了事情会归因于自己能力强。 一辈子必须得一次抑郁症而且活过来才能免疫。没得之前都处在易感状态,随时可能爆发。 而这样的人有个极大的问题—— 无法承受全部的事实真相,必须保留相当程度的自欺欺人。 为什么呢? 因为ta们还没明白事情到底是好是坏,其实不取决于ta自己的能力,也不取决于ta自己的条件、也不取决于情况到底有多糟糕,而是取决于非常复杂的综合因素——天意。 明白了决定一切的其实是天意和运气,你才能学得会塑造好运气和相信好运气,学会面对无限糟糕的威胁而保持基本的乐观。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对无限糟糕的情况都有一份最根本的淡定,你才可以承受所有的事实,你也才能让人放心的在你面前比较少顾忌的谈论事实。 否则,任何让你觉得——甚至无意识的怀疑到——超出你能力和资源范围的事情都会让你恐惧和疯狂,你的“感受”要忍不住尖叫着让人闭嘴,而且会掐着你的脖子,逼你去拿刀架在别人的脖子来“照顾”它。要是刀不够长,它会揪着你的耳朵叫你快跑,免得听多了害怕。 这就导致你在精神上实际上是个瞎子、聋子,迟早摔个嘴啃泥。 问题是,摔个嘴啃泥并不表示会好,爬起来把牙咽肚里你可能依然如故——仍然认为问题仅仅是你能力不够强、资源不够丰富。 于是你仍然听不得任何让你意识到你的能力有多差、资源有多贫瘠的话。 接着迈向下一个嘴啃泥。 直到摔在泥坑里仰望星空——“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要不为啥说这是一种精神天花呢。想不通,你就躺死在泥坑里了。 说这些是为啥呢? 就是你要仔细小心对方是不是这个天花还没出,牛痘还没种。 如果是,你在说事实的时候就要悠着点, 你必须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 这道理跟不要在心脏病人面前点鞭炮是一样的。 你会为...

孩子很认真问我「人死了是不是会变成星星」,我如实说不会,她就哭了。该如何与四岁孩子谈论死亡?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396986/answer/2052210098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569(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星星# 你怎么知道不会? 明明就会。 反正老子会。 嗯,就酱。

弟弟想要我的某样东西,我不想给时,如何反驳妈妈说,这些东西哪样是你的?你出去赚钱了?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259709/answer/2047417294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569(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反驳# 这个谈不上反驳,记住一个要诀—— 反驳这种事,要改变的不是被反驳者的看法,而是旁听到反驳的第三方的看法。 如果你的目的不是影响第三方,或者根本没有第三方存在,那么就不要考虑“反驳”这样的影响方式,因为反驳不适用于影响直接对话的对方。 直接影响对方,要靠讲道理。 讲道理,不是指讲你自己的道理,而是指讲对方的道理 ——也就是一切的逻辑起点都从对方的道理出发,列举出对方自己坚持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主张之间的矛盾来,让对方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 鱼固你所欲也,但你别忘了熊掌亦你所欲也。你不是需要考虑我的态度来考虑要不要鱼,而是要考虑你自己的熊掌来重新考虑要不要你这条鱼。 人们说服不了对方最大的要害,就在于不是拿对方的熊掌去对对方的鱼,而是拿自己的鱼对对方的鱼。 你的鱼是你的鱼,凭什么要对方自动放弃ta的鱼好让你得到你的鱼?就因为你有某种原因认为“应该”? 具体到这个案例上,如果这位母亲要坚持这个论证,那么她就要面对一个逻辑的后果——从此以后她的“赠送”是没有意义的了。 因为首先很显然赠送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她购买的,否则怎么算的上赠送呢?而按照她的原则,是她买的就可以随时再分配,那么她赠送的东西,都只能看做是临时不定期出借。于是相应的,也就只能得到临时不定期出借所能得到的感情回应。 问题是,一种不定期的,随时可能会被取消的、并非主动申请的租借,本身可能没什么必要。 我如果向你借一把伞,我肯定希望对能用几天有个数,借一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收回的伞,我也不敢打这把伞出门呀。不然我正在半路上淋着雨,伞没了,我岂不是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伞、一开始就决定坐地铁吗?如果我一定要打伞出门,我还得带一把额外的伞来防止这种最被动的情况发生。 这就意义很小了。 尤其是,这把伞还不是我主动向你借的,而是某个时候你很高兴自己 借 给我的。 当然,还是要感谢你的好意。虽然这很轻微了,但毕竟这还是一种好意。 那么,现在如果你要把这把伞用这个理由拿回去,那么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证实你的赠送就是这个意思...

“每临大事有静气”,如何培养这种静气?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138252/answer/2041908825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1748(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静气# 静气是什么? 就是遇到大变故,仍然可以不慌不忙维持原来的轨迹。 这是怎么做到的?很多人觉得是靠大胆,靠勇气,或者靠不在乎。 这都是错的。 因为这些“品质”固然会让你“淡定”,却有更前置的问题——它们会让你决策的时候过于轻易和乐观,以至于经常闯入危险海域,真遇到事了,反应又过于迟钝。 经常闯入危险海域,不管你的“勇气”“大胆”有多少,总有磨光的一天。你也不可能无限的“不在乎”。 就算你可以“一直不在乎”——这一般都是有爹妈跟着收拾烂摊子造成的不知好歹——你船上的窟窿,折断的桅杆和被放弃的航程总是很现实的。 静气的要害,在于做计划、下决心的时候不抱侥幸。 做计划、下决心的时候,不要是因为有某种便宜可捡、有什么方便可乘,不要是因为自信某种事情不会发生。 要做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该做,就算它做不成,就算它失败,能把坑填浅一点、能把路延长一步,或者哪怕化身白骨警示后人此路不通也罢,这事也非做不可,非有人做不可,非我不可。 那么就做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抱侥幸的大前提,是“必死的觉悟”。 一开始就没有生还的侥幸,所以一开始就可以不必抱这样那样的意外不会发生的乡愿,于是也就没有必要讳疾忌医、自欺欺人。 怕得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敢想,哪来什么准备和计划呢? 只有抱着必死的觉悟,毫无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你才能极尽最大可能对一切可以想到的风险做出探讨。 尽管实际上你做不到穷尽一切可能,甚至连你想到的部分也并非全部有周全的办法,但你对这两点仍然没有侥幸和乡愿,要做这事的决心没有动摇。 只有这样,你才能有“静气”。 这静气是什么? 当有事发生,要么这变故早在你的预料中,于是胸有成竹,甚至正中下怀,要么你早有心理准备,你自然安然接受你早已接受的可能。 只有这条路,才能真正做到有静气。 所以有静气的根底在哪? 在于找到就算失败也值得拼命的事。

印度食物真的脏吗,吃了会拉肚子吗?

图片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869541/answer/2034489409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802(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香料# 所谓的“香料”,当然都有极浓烈的气味。 极浓烈的气味,那么就所有的动物都闻得到。 不忌讳发出浓烈气味引来动物的注意,你猜猜它们凭啥有自信自己不会被灭亡? 想明白没? 凭它 有毒 。 它们普遍只允许一些适应性特化了的昆虫或动物来参与自己的生命历程。 辣椒、花椒、胡椒……这些东西对动物和昆虫都是 有毒 的。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人类也只能微量食用的原因。某种意义上人类是在靠香料的微量活性物质在刺激自己的某种生理防御机能,例如体温升高、血流加速、内啡肽分泌、肾上腺素分泌等等。通过调动特定的子系统,达到控制和调整自我机能的目的。 我们爱的也就是这微微的毒。 食用过后有两大关卡——直接的神经刺激和消化分解能力。这分别挑战你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还好,你受不了直接就停嘴了。傻大胆对不清楚的东西先来一大口吞下去,这是死于智力障碍,而不是消化能力。 消化系统就微妙了,因为消化系统的分解能力是可以通过在个体之间通过交换体液分享菌群而获得调整的。 这是通过共食、分享食器、亲吻、手口接触来互相赠与和交换的一种获得性能力。也就是说人群之中有人食用过某种能消化这种香料的昆虫,而昆虫的肠道菌群可以在人体消化道生存,ta就会获得这种能力,并且通过亲吻、共用器物等手段渐渐在自己的亲密群体里扩散开,渐渐变成整个族群的能力。 因为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能力可以代际传承的。 这些千百万年里获得的不同菌群有相互竞争关系——例如它们的代谢产物会自动拉长对方的分裂周期。因此它们的存在常常随着食谱变迁而此消彼长。比如能消化A食物的A菌株和能消化B食物的B菌株你都从先祖那里传承到了,结果你搬到另一个地方,没有A,只有B吃。于是B菌株就会因为不断得到滋养而在你体内大量存在,而A菌种则数量稀少。A一般也不会灭绝,但会长期被压制,以至于你陡然吃到A,稀少的A菌株会难以完成这么大的消化挑战。 结果就是你会拉肚子。 但经过这一次滋养,A的数量会迅速的增殖。多喂它几次A,这种拉肚子的现象就会减轻。 而...

如何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因为抑郁症而荒废的五六年时间?

 作者:John Hexa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84755/answer/2032093450 来源:知乎   当前赞数:2290(202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耽误了五六年# 抑郁症本质上犹如一种精神性的自体免疫病,那些促进你“奋斗”“努力”的因素——譬如心理优越感、权力感、控制感、感官享乐、意识形态快感等等,在平时起着驱动你运作的关键作用,但一旦遇上过敏原,它们自己就会转而对你自己发起攻击。 比如心理优越感让你感觉不错,但你一旦去到很大的赛场,见识过让自己腿软的天才或者利维坦,它会立刻转化为自卑感,对你自己发起反噬。你最大的依靠是钱带来的享乐,当你看到赚钱的前景悲观,你不可能不受负面打击。 等等。 对于这些内在问题已成定局的人来说,前面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运气好到不遇上过敏原,要么遇上了、挺住了,并在反复发作中渐渐形成适应,达成脱敏。 很坦率的说,按照中国的(乃至世界的)现状,大部分人都存在着来自物质主义的、内在的极大脆弱性。这其实也是普遍焦虑的根源,因为人意识到了这种内在的脆弱。一般人没有发作,仅仅只是因为还没有遇上足够大的打击。 而不幸的是,因为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和社会运转节奏的大幅提升,想在几十年里数以千计的关键事件里一次都不受到沉重打击,概率越来越小了。 换句话来说,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人生几大关口,毕业、失恋/离婚、落选、意外疾病、失业……几乎无人能全部躲过。 更不必提还有衰老、失亲这几节必修课。 所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如果你是三十岁之前就得了抑郁症,而且挺住了,能经过五六年稳定住了, 并且最后赢了—— 那么你是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人生功课, 你不但没有“落后”什么东西,事实上反而是领先了 。 什么叫“赢了”?就是不但坚持过去了,而且你的引擎换掉了。不但能提供动力,而且可以逻辑性的免疫于这些所谓打击,有了大大强化的抗打击结构。 不但无惧于意外,反而能将一切意外视为自己的朋友;不但无惧于失去,而且将不得不舍弃视为一种幸运;不但不畏惧付出,而且将最大程度的付出视为值得追求的价值。 没有经过这一关的人,ta们的成就严格说都不算是建立在沙滩上,事实上是建立在一颗炸弹上。 所以,你并没有“耽误五六年时间”,你是...